首页  | 新闻  | 体育  | 娱乐  | 经济  | 科教  | 少儿  | 法治  | 电视指南  |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
农业频道 > 关注民工欠薪问题 > 欠薪实录 > 正文

变形的“政绩工程”

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5日 10:09


  记者最近在山东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等地调查时发现,随着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增收作用不断彰显,不少地方政府和干部过高估计农民的打工收入,纷纷把“打工经济”当成“致富捷径”、“产业支柱”,迫不及待地把农民推向城市。“光环”之下的“打工经济”开始成为一些部门和干部争食的新“唐僧肉”。农民的进城之旅成为“心灵苦旅”。

  对农民打工收入统计过高,对劳务输出形势估计过好,夸大劳务输出的作用,是不少地方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误区。去年,湖南省平江县上报年劳务收入16亿元,为全县财政收入的10倍;湘阴县上报年劳务收入6. 5亿元,为县财政收入的5倍。这些收入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?一些干部向记者介绍,地方政府统计农民的打工收入,一般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估算。但农民实际的劳务收入并不理想。湖南湘潭县栗新村刚刚务工返乡的肖志光说,外面的活儿越来越难找。现在都说打工挣钱,可我们的交通成本、生活成本、安全成本等却没有人关注。肖志光在新疆打工三年,每年光来回路费就1000多元。为了减少支出,有时不得不把居住和生活水平压得很低。武汉市蔡甸区三屋台村周荆州爱人告诉记者,她两个女儿在北京一家商店打工,店里管吃住,月工资200元。她满足地说:“这就很好了!村里不少出去打工的还拿不到钱呐。”同时,打工群体的收入分布也很不均衡。一些地方的抽样调查表明,约一半的收入集中在包工头等20%的大户手中。

  由于对劳务输出形势过分乐观,相当一些地方片面宣传“一人打工、全家致富”,“一户外出、带动一村”等,把劳务输出当作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、解决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“一号工程”,层层下达考核指标,迫使基层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“催民打工”、“逼农进城”,而对农民外出打工遇到的困难却较少过问,对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、长远性工作远远重视不够。湖北省洪湖市永利村农民刘华云说,我们的收入被夸大,我们的辛酸却无人过问。湖南省平江县左源村农民贺送军说,打工收入是男人的“血汗钱”,女人的“血泪钱”,现在却被个别干部当成了“政治本钱”。

  目前,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,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以500万人递增,就业形势异常严峻。农民流动的相对盲目性,再加上省际之间、县市之间很大程度上竞争的无序性,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变得更加复杂低效。江都市劳动部门反映,过去扬州农民在苏南很好找工作,现在河南、安徽、四川、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民工大量涌入,以极低的价格抢占了市场,使当地民工工资收入大大减少。  

(编辑:肖阔来源:新华网)